文/格瓦拉同志
每逢帝國滅亡之際,亡國君若沒有「禪位」或自殺殉國的話,往往要通過隆重的儀式,來向敵國投降。在花樣繁多的投降儀式中,最隆重、最恥辱的,莫過於「面縛輿櫬」,即反綁著雙手、抬著棺材出降,以示必死之心。採取這種投降儀式的亡國君有4位,按照時間先後順序,分別是:
1.蜀漢後主劉禪(207-271年),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長子,也是史上「白痴皇帝」的典型代表,於章武三年(223年)登基。劉禪在位之初,得到賢相諸葛亮、蔣琬、董允等人的輔佐,對內發展經濟、平定南中,對外結盟東吳、北伐曹魏,頗有一番作為。但等到董允離世後,劉禪便縱情於酒色之中,並寵信宦官黃皓、佞臣陳祗等人,導致國事日非。蜀漢後主劉禪
景元四年(263年)秋,魏將鍾會、鄧艾率軍分路伐蜀,結果當鍾會與蜀將姜維對峙於劍閣之際,鄧艾卻率兵偷渡陰平,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,襲占江油、綿竹,隨即率數千魏軍進逼成都。此時成都尚有數萬軍隊,但劉禪卻沒做任何抵抗,便派人向鄧艾遞上降表。隨即,劉禪反綁雙手,讓侍從抬著棺材,出城投降(「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」見《三國志·卷二十八》)。
劉禪投降後,得到曹魏權臣司馬昭的赦免,並被魏元帝冊封為安樂公。蜀漢亡國後,劉禪又在曹魏、西晉生活了8年時間,直到晉武帝泰始七年(271年)才在洛陽去世,終年64歲,謚號曰思。「八王之亂」期間,南匈奴首領劉淵起兵反晉,在并州自建國號為漢(漢趙),並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。
2.吳末帝孫皓(242-284年),是吳大帝孫權之孫,廢帝孫亮、景帝孫休的侄兒,廢太子孫和之子,在景帝駕崩後,被丞相濮陽興、左將軍張布擁立為帝,時在永安七年(264年)。孫皓是桀紂一般的暴君,在位期間濫殺宗室、群臣,導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。與此同時,孫皓還沉溺於酒色之中,不僅在國內大範圍地徵集5千名美女入宮,並大規模地修建宮室,由此使得府庫空虛,百姓怨聲載道。吳末帝孫皓
西晉咸寧五年(279年)十一月,晉武帝以太尉賈充為主帥,發兵20萬、分6路進攻東吳。戰端既開,晉軍連戰連勝,並在次年(280年)正月渡過長江,逼近吳都建鄴(今南京)。孫皓見大勢已去,便反綁著雙手,讓侍從抬著棺材,出城到晉軍主將王濬的軍營中去投降(「吳主皓面縛輿櫬,詣軍門降。」見《資治通鑒·卷八十一》)。至此,立國近60年的東吳滅亡,三國就此實現統一。
孫皓投降後,得到晉武帝的赦免,並被冊封為歸命侯。雖然同為亡國之君,但孫皓卻比劉禪有骨氣,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巧懟晉朝君臣對他的羞辱、嘲諷,絲毫不肯落下風,讓晉武帝、賈充等人又恨又怕。孫皓投降後又存活了4年時間,直到太康五年(284年)才因病去世,終年42歲,死後被葬於洛陽北邙山。
3.晉愍帝司馬鄴(300-318年),是晉武帝之孫,晉惠帝、懷帝的侄兒,在洛陽淪陷時(311年)幸免於難,隨即在遺臣們的擁戴下,在長安重組小朝廷,並自稱皇太子。永嘉七年(313年),晉懷帝被漢趙皇帝劉聰殺害的傳到長安後,司馬鄴正式登基為帝。然而小朝廷剛組建成功,執政的朝臣便與地方軍閥鬧起了內訌,導致局勢愈發敗壞,根本無力抵禦漢趙的進攻。晉愍帝司馬鄴
建興四年(316年)八月,漢趙大將劉曜進攻關中,並切斷長安的糧運,由此導致城內嚴重缺糧,隨即發生人食人的慘劇。十一月十一日,走投無路的晉愍帝派人向劉曜送上降書,自己隨後乘坐羊車、脫去上衣,反綁雙手、口銜玉璧,讓侍從抬著棺材,出城投降(「乘羊車,肉袒銜壁,輿櫬出降。」見《晉書·卷五》)。
晉愍帝投降後的遭遇極為凄慘,不僅要充當過劉聰狩獵隊伍的前導,在宴會上從事雜役工作,還要服侍他上廁所,讓晉朝遺臣看到後痛哭不止。建興五年十二月(318年2月),晉愍帝被劉聰殺害,年僅18歲。隨著晉愍帝遇難,立國僅57年的西晉帝國正式滅亡。
4.前蜀後主王衍(899-926年),是前蜀高祖王建的長子,在光天元年(918年)六月登基。王衍是一位荒淫無道的君主,在位期間委政於宦官宋光嗣、狎客韓昭等人,每日縱情於酒色之中,經常巡遊各地,並大肆營建宮室,由此耗費大量財力,導致國庫空虛。與此同時,前蜀賣官鬻爵成風,甚至連太后、太妃都積極投身其中,使得前蜀政治敗壞,百姓怨聲載道。前蜀後主王衍
同光三年(925年),後唐名將郭崇韜、魏王李繼岌奉命率軍伐蜀,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連戰連捷,很快便兵臨成都城下。此時,王衍已經被唐軍的聲威嚇破膽,在愁苦無計之餘,便命翰林學士李昊起草降表,然後脫去上衣、反綁雙手,讓侍從抬著棺材,親率諸王、臣僚出城投降(「衍君臣面縛輿櫬,出降於七里亭。」見《新五代史·卷六十三》)。後唐庄宗李存勖
王衍投降後,與家屬、朝臣、侍從、宮女等千餘人一起被押往洛陽,而後唐庄宗李存勖也聲明將赦免並厚待他。但當王衍一行人到達秦川驛時,卻傳來大將李嗣源與魏州戍卒聯合造反的消息,唐庄宗聞訊後憂心不已,為防止王衍君臣乘機作亂,便下詔誅殺王衍一家,時在同光四年(926年)四月。
史料來源:《三國志》、《晉書》、《舊五代史》、《新五代史》、《資治通鑒》、《十國春秋》
四位反綁雙手抬著棺材投降的亡國君,兩人得以善終,另兩位則慘死
文/格瓦拉同志
每逢帝國滅亡之際,亡國君若沒有「禪位」或自殺殉國的話,往往要通過隆重的儀式,來向敵國投降。在花樣繁多的投降儀式中,最隆重、最恥辱的,莫過於「面縛輿櫬」,即反綁著雙手、抬著棺材出降,以示必死之心。採取這種投降儀式的亡國君有4位,按照時間先後順序,分別是:
1.蜀漢後主劉禪(207-271年),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長子,也是史上「白痴皇帝」的典型代表,於章武三年(223年)登基。劉禪在位之初,得到賢相諸葛亮、蔣琬、董允等人的輔佐,對內發展經濟、平定南中,對外結盟東吳、北伐曹魏,頗有一番作為。但等到董允離世後,劉禪便縱情於酒色之中,並寵信宦官黃皓、佞臣陳祗等人,導致國事日非。
蜀漢後主劉禪
景元四年(263年)秋,魏將鍾會、鄧艾率軍分路伐蜀,結果當鍾會與蜀將姜維對峙於劍閣之際,鄧艾卻率兵偷渡陰平,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,襲占江油、綿竹,隨即率數千魏軍進逼成都。此時成都尚有數萬軍隊,但劉禪卻沒做任何抵抗,便派人向鄧艾遞上降表。隨即,劉禪反綁雙手,讓侍從抬著棺材,出城投降(「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」見《三國志·卷二十八》)。
劉禪投降後,得到曹魏權臣司馬昭的赦免,並被魏元帝冊封為安樂公。蜀漢亡國後,劉禪又在曹魏、西晉生活了8年時間,直到晉武帝泰始七年(271年)才在洛陽去世,終年64歲,謚號曰思。「八王之亂」期間,南匈奴首領劉淵起兵反晉,在并州自建國號為漢(漢趙),並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。
2.吳末帝孫皓(242-284年),是吳大帝孫權之孫,廢帝孫亮、景帝孫休的侄兒,廢太子孫和之子,在景帝駕崩後,被丞相濮陽興、左將軍張布擁立為帝,時在永安七年(264年)。孫皓是桀紂一般的暴君,在位期間濫殺宗室、群臣,導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。與此同時,孫皓還沉溺於酒色之中,不僅在國內大範圍地徵集5千名美女入宮,並大規模地修建宮室,由此使得府庫空虛,百姓怨聲載道。
吳末帝孫皓
西晉咸寧五年(279年)十一月,晉武帝以太尉賈充為主帥,發兵20萬、分6路進攻東吳。戰端既開,晉軍連戰連勝,並在次年(280年)正月渡過長江,逼近吳都建鄴(今南京)。孫皓見大勢已去,便反綁著雙手,讓侍從抬著棺材,出城到晉軍主將王濬的軍營中去投降(「吳主皓面縛輿櫬,詣軍門降。」見《資治通鑒·卷八十一》)。至此,立國近60年的東吳滅亡,三國就此實現統一。
孫皓投降後,得到晉武帝的赦免,並被冊封為歸命侯。雖然同為亡國之君,但孫皓卻比劉禪有骨氣,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巧懟晉朝君臣對他的羞辱、嘲諷,絲毫不肯落下風,讓晉武帝、賈充等人又恨又怕。孫皓投降後又存活了4年時間,直到太康五年(284年)才因病去世,終年42歲,死後被葬於洛陽北邙山。
3.晉愍帝司馬鄴(300-318年),是晉武帝之孫,晉惠帝、懷帝的侄兒,在洛陽淪陷時(311年)幸免於難,隨即在遺臣們的擁戴下,在長安重組小朝廷,並自稱皇太子。永嘉七年(313年),晉懷帝被漢趙皇帝劉聰殺害的傳到長安後,司馬鄴正式登基為帝。然而小朝廷剛組建成功,執政的朝臣便與地方軍閥鬧起了內訌,導致局勢愈發敗壞,根本無力抵禦漢趙的進攻。
晉愍帝司馬鄴
建興四年(316年)八月,漢趙大將劉曜進攻關中,並切斷長安的糧運,由此導致城內嚴重缺糧,隨即發生人食人的慘劇。十一月十一日,走投無路的晉愍帝派人向劉曜送上降書,自己隨後乘坐羊車、脫去上衣,反綁雙手、口銜玉璧,讓侍從抬著棺材,出城投降(「乘羊車,肉袒銜壁,輿櫬出降。」見《晉書·卷五》)。
晉愍帝投降後的遭遇極為凄慘,不僅要充當過劉聰狩獵隊伍的前導,在宴會上從事雜役工作,還要服侍他上廁所,讓晉朝遺臣看到後痛哭不止。建興五年十二月(318年2月),晉愍帝被劉聰殺害,年僅18歲。隨著晉愍帝遇難,立國僅57年的西晉帝國正式滅亡。
4.前蜀後主王衍(899-926年),是前蜀高祖王建的長子,在光天元年(918年)六月登基。王衍是一位荒淫無道的君主,在位期間委政於宦官宋光嗣、狎客韓昭等人,每日縱情於酒色之中,經常巡遊各地,並大肆營建宮室,由此耗費大量財力,導致國庫空虛。與此同時,前蜀賣官鬻爵成風,甚至連太后、太妃都積極投身其中,使得前蜀政治敗壞,百姓怨聲載道。
前蜀後主王衍
同光三年(925年),後唐名將郭崇韜、魏王李繼岌奉命率軍伐蜀,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連戰連捷,很快便兵臨成都城下。此時,王衍已經被唐軍的聲威嚇破膽,在愁苦無計之餘,便命翰林學士李昊起草降表,然後脫去上衣、反綁雙手,讓侍從抬著棺材,親率諸王、臣僚出城投降(「衍君臣面縛輿櫬,出降於七里亭。」見《新五代史·卷六十三》)。
後唐庄宗李存勖
王衍投降後,與家屬、朝臣、侍從、宮女等千餘人一起被押往洛陽,而後唐庄宗李存勖也聲明將赦免並厚待他。但當王衍一行人到達秦川驛時,卻傳來大將李嗣源與魏州戍卒聯合造反的消息,唐庄宗聞訊後憂心不已,為防止王衍君臣乘機作亂,便下詔誅殺王衍一家,時在同光四年(926年)四月。
史料來源:《三國志》、《晉書》、《舊五代史》、《新五代史》、《資治通鑒》、《十國春秋》